找到相关内容94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依“一心开二门”之思想架构

    法性无住本立一切教法;二、从无明无住本立一切行法。”(20)而所谓“无明无住本”与“法性无住本”实只是“一念无明法性心”之不同面向的强调而已,故荆溪于《华玄义》卷15解释“从无住本立一切”时即反...-------------------------------------------------------- 页341 提要  《大乘起信论》以“一心开二门”的思想架构说明了一切的...

    尤惠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0746845.html
  • 依“一心开二门”之思想架构看天台宗“一念无明法性心”之特殊涵义

    所谓“无明无住本”与“法性无住本”实只是“一念无明法性心”之不同面向的强调而已,故荆溪于《华玄义·卷第十五》解释“从无住本立一切”时即反覆申明:   初理事中云:“从无住本立一切”者,无明为...依“一心开二门”之思想架构看天台宗“一念无明法性心”之特殊涵义  尤惠贞  壹、前言   大、小乘佛教义理面对一切的存在与究竟成佛的问题,有种种不同的诠释,其中《大乘起信论》提出了“一心开二门”的...

    尤惠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3647963.html
  • 略论藕益大师念佛即禅观思想

    ,然实无二无别,故于道场开佛知见,得无生忍(见《摩诃止观》)卷一上,《法华玄义》卷十上,《华玄义》卷十上)念佛法门也可以因不同根机的人对实相理体的领悟不同而可以是渐次止观,不定止观,乃至圆顿止观...念佛法门的真义却缺乏仔细的分析和深入的探讨。在中国佛教史上,人们往往将念佛与禅、教、密、律相对立,且无端兴谤。明清之际,藕益大师遍览三藏,精研教典,行解并重,提出了“念佛即禅观”的思想,以一切无非心...

    学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1449209.html
  • 从天台圆教之建立试论圆教止观的实践(1)

    方面来理解。《玄义》卷二下的二谛段文云:   所言七种二谛者:一者实有为俗[谛],实有灭为真[谛]。二者幻有为俗[谛],幻有空为真[谛][26] 。   湛然大师于《华玄义》(以下简称“”)卷...,如此才能达到木伐其根,病灸其穴的对症下药之效果!   最后亦可再引《玄义》卷二上<广心法>段云:   众生太广,佛法太高,于初学为难。然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者,但自观己心则为易[102]。  ...

    释法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84150524.html
  • 五台山文殊信仰及其在敦煌的流传

     [10] 《大正藏》第10册,页439a。  [11] 参见《华玄义》卷15,《大正藏》第33册,页922c。  [12] 《菩萨处胎经》(《菩萨从兜术天降神母胎说广普经》),《大正藏》第...形成了一个回形的环绕空间,既可作为礼拜之用,亦可作为行道之用。晚唐五代流行于敦煌的礼忏文《文殊法身礼》(敦煌文书中共有11件写本)所礼的对象在华严的、报、化三身外,另加入了文殊菩萨,最终文殊成为忏仪...

    党燕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3351706.html
  • 晚唐宋初天台宗在吴越地区的发展

    道用不振,将欲取正,舍予谁归?于是大启妙法,旁罗万行,尽摄诸相入于无间,即文字以达观,导语默以还源。”2从而祖述所传,撰〈华玄义〉、〈华文句记〉、〈止观辅行传弘诀〉等天台三大部的注释,还著有对抗...,诣郡庭白太守,求一言为据,太守陆淳嘉其诚,即署之曰:‘最澄阇梨,身虽异域,性实同源。明敏之姿,道俗所敬,观光上国,复传教于名贤。邃公法师,总万于一心,了殊涂于三观,而最澄亲承秘密,不外筌蹄,犹虑它...

    赖建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4251734.html
  • 智顗的二谛思想

    “但中”之理。《华玄义》卷6,即曾这样批评别接通的“中(道之)理”:‘次人闻“趣”,知此但中。须缘修地前一切...玄义》卷1-上;《大正藏》卷33,页697,下。   注3智顗,《法华玄义》卷2-下;引见《大正藏》卷33,页702,下。   注4湛然,《华玄义》卷6,在注释上面这段引文时,曾说:&...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1252272.html
  • 《佛性与般若》之研究(2)

    华玄义》(解释智者《法华玄义》之作)二书中备之。吾人落实到《法华经》本身,可以发现此《经》空无第一序之内容,即无特殊的教义以及数,内容可说是贫乏得很。假如将《法华经》与众经放在同一层次去看,根本可...说法,明显地是将如如智与如如境作水平地平说(亦即横面的描述式之说)。但是,通过“如来藏恒沙佛法佛性”一观念,须对一切有一根源的说明,此般若清净心须作一切之所依止,在此一转机上,原初之水平地平说便马上...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03555943.html
  • 论中国佛教无“十宗”

    以上所谓梁朝的三大法师)以及招提的慧琰等均是所谓“成实师”也。又吉藏《二谛义》卷下关于相即义有曰:“光宅无别,此师法华盛行,成论永绝也。”此处所说的是关于法云的《华经义疏》和《成实论义疏》,而据上面...过说当时斗场寺坐禅的人多,东安寺谈理的人多,并不是它们各持理论,自成团体。又如梁朝三大法师,俱以成实名家,但是法云的“法华盛行,成论永绝”(见上引吉藏语)。至于开善智藏亦谓“以涅槃腾誉”(见《华玄义...

    汤用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90756566.html
  • 论法藏对《大乘起信论》中“真妄和合”思想的探讨

    》,《大正藏》册50。  唐?灌顶《妙法莲华经玄义》,《大正藏》册33。  唐?湛然《华玄义》,《大正藏》册33。  ───《华文句记》,《大正藏》册34。  唐?圆测《解深密经疏》,《...“阿黎耶识”之为“真妄和合识”,并且从本末一体、性相融通的立场提出“真如不变随缘”、“无明无体即空有用成事”的观点,分别由真实和虚妄二个面向来说明“真妄和合”的成立基础。具体而言,由真实面来说,“...

    廖宫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4160031.html